5月16日,《佛山市南海区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发布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为未来5-10年南海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发展作系统谋划:计划到2025年,各级财政将安排不少于200亿元,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不少于600亿元,共同构建“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团队)—企业研发机构—创新产业载体”的创新生态链,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6%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直面当下南海产业创新能力与经济总量、科创资源总量不相符的痛点,把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创新平台与企业联动提到了全新高度,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转化效率”的首要目标,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并落实资金、土地、人才多方要素的保障,全面提升南海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季华实验室X LAB研发的AI自编程快速部署机器人
撬动600亿研发投入
到2025年R&D占比要超3.6%
科技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社会经济全面转型的最重要抓手。这份联合十多个职能部门、历时40天出台这一满是政策干货的方案,表明了南海要以创新驱动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高地的决心。
为此,《方案》提出的目标十分明确:到2025年,各级财政将安排不少于200亿元,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不少于600亿元,大手笔构建创新生态链,力争将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的比重提升至3.6%以上,推动3200家规上企业成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达42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85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600家,初步形成汽车、泛家居、机械装备、有色金属及金属制品等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安全应急与环保、智能机器人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4+6”产业链体系。
而事实上,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南海以中小企业为主,传统制造业比重大,”星星多,月亮少“,要实现上述目标并不容易。当前,南海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仅为37.7%,低于省、市水平;2020年R&D占GDP的比重仅为2.29%,低于省、市水平;13个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中,传统产业占了10个。
没有高水平理工大学依靠,也没有巨头企业投入拉动,南海要如何实现创新水平的跃升?“科创平台是我们独有的优势,它对南海的贡献是独特的。” 南海区科技局局长何焯辉给出了答案。据了解,目前南海有包括季华实验室、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研究院在内的24个科创平台,2021年研发投入达13亿元,成为南海创新驱动的一支强大生力军。
季华实验室
为此,要推动庞大的中小企业大迈入“科创赛道”,《方案》提出要构建政府、创新平台、企业共生共荣的创新共同体,促进创新平台与本土企业充分对接,链接企业技术研发需求和高端创新资源,推进科技成果工程化应用,让科技成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科技创新成为南海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不少于100亿投入平台建设
强化科创平台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对于全力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南海而言,科创平台意义重大。其强大的研发能力,不仅能极大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还能培育、孵化大量的新兴科创企业。如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研究院落户以来,已孵化、培育出5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入驻后带来了14家科技型企业和团队落户,其中1家落地当年营收就已超千万。
在此次发布的《方案》中,南海重点瞄准了建设与南海传统优势产业相匹配的科创平台,以及强化科创平台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在南海所需的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到2025年,各级财政投入创新平台建设累计不少于100亿元。其中,将制定《南海区加强创新平台分类管理办法》,围绕创新平台的研发能力、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科技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建立年度考核、季度监测工作机制;对创新平台产业类别、研究方向、仪器设备等进行分类分级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在条件允许下向社会有偿开放仪器设备。还将出台《关于财政奖补扶持科创平台建设的管理办法》,探索将财政奖补资金通过国资企业以基金、股权、物资采购、物业出租等多种形式投入创新平台,探索利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为区内实验室、研究机构提供设备采购、物业配套等支持。
在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佛山广工大研究院”),佛山博士团队创新性地研制出了“弹性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
在推动科创平台与本土企业联动方面,到2025年,南海将推动创新平台服务企业累计不少于10000家。为此,南海将修订《佛山市南海区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扶持办法》,对本地企业购买南海创新平台及其全资子公司技术研发服务的,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鼓励创新平台与骨干企业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对创新平台服务企业获得认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的给予创新平台奖励扶持。制定《佛山市南海区“揭榜挂帅”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实施细则》,支持企业与创新平台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支持额度最高达到5000万元。
《方案》明确,要将科研成果作为创新平台考核的最重要指标。创新平台要坚持“满足南海所需、服务南海发展”的定位,围绕全区重点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具有产业化价值的科技成果在南海转化应用或规模化生产,南海也对平台引进或孵化的企业在政策上予以优先支持。
优化招商
新引进项目研发费用不低于营收3%
科创平台牵手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这是在存量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力点。那如何通过增量,推动整体科创实力提升?南海给出的答案是:把产业规划、招商工作与科创要素联动考量。
一方面,围绕南海科创所长优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充分利用好人才灯塔社区和狮山大学城等创新载体,促进创新要素与产业布局从资源匹配和技术引领两个维度无缝衔接,推动招商项目围绕创新要素优化布局,促进科技规划与产业布局科学化、合理化。力争到2025年,“4+6”产业链体系实现高水平创新平台与人才团队全覆盖。
另一方面,是构建研发能力支撑经济产出的招商评价机制,明确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作为新引入项目事前评估的必审环节,原则上新引入项目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3%。同时,修订“南海招商政策十八条”,加大对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研发投入等方面扶持,不断丰富招商引资政策工具库。优化招商引资项目绩效考核,将研发投入、研发人才引进、创新能力建设、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且权重不低于10%。
土地、人才、金融
政策大礼包激发创新动能
作为对未来南海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发展的系统谋划,《方案》还围绕科创项目的土地、人才、金融服务等需求准备了“政策大礼包”。
土地供应方面,南海在开发强度已经超过50%的基础上,探索科创项目的优先供地机制,研究制订《南海区国资系统产业载体投建行动方案》,根据区内业态分布现状和产业链企业的招商需求,建设一批可经营的产业园区项目,计划到2025年建设科技型产业园8个以上、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建立本土孵化重点科创项目库,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中安排不低于500亩的建设用地优先供给库内企业。鼓励符合政策的存量工业用地分割以及闲置土地处置后用于发展科创产业。同时,建立科创产业载体动态储备制度,各镇街储备足量科创产业载体,供招商单位和企业洽谈选址使用,其中九江、西樵、丹灶不低于5万平方米,其他镇街不低于10万平方米。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方案》从高层次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两个范畴提出了若干举措。一方面,实施“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支持力度,修订《佛山市南海区“蓝海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扶持奖励办法》,探索无偿资助加产业基金投资方式,打造更具规模的梯度式孵化培育体系。到2025年,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到120个,累计新引进和孵化新兴产业科技企业1200家。另一方面,鼓励职业院校联合区内企业,深化校地专业与产业匹配合作,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与创新平台、中高职院校联合新增共建共用100间以上实训室、实训车间,对于新增购置培训教学仪器设备、培训资源开发等基础能力建设的给予资金扶持,实现到2025年,技能人才总量达31万。
千灯湖创投小镇
在金融服务方面,将出台《关于鼓励国有资本投资科技创新项目的扶持办法》,对政府性科创项目投资实行弹性绩效考核,并对此类项目进行补贴。探索以“财政+国资+社会资本”模式组建“市场化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本招商及项目培育,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技术领域。
同时,实施《广东金融高新区科技金融投资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以科创项目、新兴科创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接以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为核心的区域资本市场,促成股权融资、投贷联动融资。修订《促进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产业集聚扶持办法》,引导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合作,充分利用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中长期投融资综合服务优势,为本地科创企业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到2025年争取政策性银行资金支持南海科创企业超100亿元。
“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多方助力。区委区政府为南海制造业配齐人才、土地、资金等创新发展要素,全面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南海区委办(区府办)副主任何海明说,为保证《方案》顺利推进,南海还成立了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协调重大事项顺利推进;由行业专家、科创平台、科技企业、人才团队、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组成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战略咨询委员会,提供前沿科技、行业动态、发展规划的专业咨询,助力推动南海制造业创新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关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