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
芯之家追求打造“半导体CEO的完美驾驶舱”,本质上是通过一套数字化系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运作。在谈到更好的管理和运作前,首要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企业”?换句话说,企业管理,做的是什么的管理?
达里奥认为:“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人二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因为机构的人塑造了机构的文化,而机构的文化决定了机构选用什么样的人。”
(资料图)
通过对这部机器的持续跟踪分析,管理层可以将运转结果与目标进行客观的比较,以使其更有效地运转。如果结果与目标不一致,要么是机器设计有毛病(流程),要么是操作机器的人有问题(人),需要进一步诊断以修改完善。
换句话说,一群人在一个企业里面稳定地工作,形成了默认的制度,最后沉淀成了企业的文化。就好像一片草地上踏出的路径,没有完美的模板,但是解释了这个社区人的步行轨迹。
Intel创始人格鲁夫则是把企业比作一个黑箱子,向黑箱子提供“生产的原料”以及人力,从而产出产品。格鲁夫更偏半导体工厂的思路,但整体的理念依然有通用性。
如何管理这个“黑箱”?他形容成“在黑箱上开窗”:在箱子上凿开不同位置的观察孔,就能看到企业不同环节的运作情况,根据这些位置去设计监测指标,来监控企业运作的进度,从而了解最终企业是否能够兑现目标。
也就是说,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机器”,由一个箱子(规则)和人组成。向里面投入生产的原料(资金),就会产出一定的结果。而结果的好坏,则是由这个箱子的人员构成和里面的运作规则设计所决定的。
如何去管理企业?
实际上,企业的运作制度与流程,企业的人才组成,确实是两个足够分析企业质地的变量。
企业的业务天然具有流程的衔接,在不去管理时,就像一个“黑箱”,企业只能从年度的经营结果上,知道自己今年“符合预期”或是“不及预期”,由CEO自己吞下苦果。
管理企业,本质上就是通过一套规范流程制度,去不断复制高效的业务衔接范式,让里面的人才有机配合。格鲁夫的“小窗”,也是开在企业不同流程环节终点上,观察最终的产出。如果企业没有清晰的可以“开窗”的点,由CEO自己从头跑到尾,或者没有工具去统计“窗口”的数据,那么就无从谈起如何高效地管理组织。
IT系统,不管是ERP也好,SCM也好,CRM也好,目的在于:
1.让企业的经营数据在系统上呈现出来;2.让知道如何“开窗”的企业,在合适的节点观察自己的经营情况,从而提前了解公司未来的业绩走向。
正所谓“IT是流程的固化”,IT无法固化的流程,则说明存在不可量化控制的指标,那么是无法实现业务落地的。
四种典型企业
从数据和管理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四类典型企业:
1.没有数据,没有管理;这类公司往往是个体户、小型企业为主。由于业务流程短,规模小,不会产生大量的需要监管的环节和数据流,那么也就不存在对企业的管理,往往是老板和员工几个人之间良好协作就能完成。但如果公司经营规模较大,没有“窗口”,那就有经营风险了。2.有数据,没有管理;这个是典型的中小型企业画像。这类企业有跨部门的协作,产生了大量的不同部门的“KPI”一类指标,部门会议流于表面,高管不关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老板也对各部门的问题很难做出精准的分析和调整,只能通过加更多的流程去管理,然后陷入无效数据越积越多,管理效率越来越差的状况。3.有数据,管的不够好;大部分能做到对数据的管理,已经是相当优秀的公司了。但是可能还存在许多数据流转理解的不到位,或者缺乏更好的流程和IT工具,去高效地监控和管理。
举例而言,对于半导体公司,一个销售项目往往涉及多个阶段。当把所有的项目放在一起时,就会出现整体的一个销售pipeline。那么如何评价目前的销售流程是否高效?是不是太多的项目停留在某个阶段了?或者说我们做一单成一单就是好事吗?这一块可能很多企业没法有效管理,甚至没想到可以管理,就变成了“有数据,但管的不够好”。
4.有数据,完美管理。这是所有高效企业理想的状态:企业获取了每个环节的关键数据,并且深刻理解了这个数据的意义,有一套分析框架去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公司的历史表现,并且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真正地实现企业数字化,再让数字驱动企业发展。
半导体是一门涉及庞大资金链、物流链以及高密度知识工作者的生意,想让企业上下力出一孔,从而做到利出一孔,没有信息流有规律地穿针引线,效率只会越来越低。
7月27日,美国调查公司Gartner发布预测称,2023年的半导体市场规模将比2022年萎缩2.5%,降至6230亿美元。鉴于个人电脑(PC)和智能手机的供货减少等原因,相比4月时的预测(7005亿美元)下调。2022年的市场增长率也从此前预测的13.6%下调至7.4%。在行业下行之时,如何实现企业数据的更好管理,为企业降本增效,也是芯之家致力迭代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