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6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一年内获两轮融资,行业破冰开始?

时间:2022-02-28 13:28:55       来源:腾讯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vb动脉网

互联网医疗已走过十年岁月,产生了一批头部企业,也进行了大量创新尝试和商业模式探索。尽管这些尝试尚未获得大规模盈利回报,但这并未阻挡后来者的脚步,尤其是仍有各方资金源源不断流入。

综合类互联网医疗平台中,经历了疫情的高光时刻之后,2021年有圆心科技、微医、叮当快药获得融资,其中圆心科技获两轮融资。当然,综合类平台单笔融资大多以5亿元或1亿美元为“起步价”,多则达到数十亿,整体呈现出金额高、频次少的特征。与之相对应的,细分类或中小型平台融资活跃,只是由于业务体量原因,单笔融资额更低。

以往,我们已经对多家综合类大平台进行了持续的动态跟踪和解读。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行业状态,我们以单笔融资额小于5亿元为标准,梳理了一批中小型平台加以分析。

2021年以来,中小规模融资共有26起,涉及21家公司、49家投资机构。其中,有5家公司在一年内获得两轮融资;投资机构中,仍不乏北极光创投、启明创投、经纬中国等明星机构。

这些公司单笔融资额大多在数千万元、上亿元量级,26起融资总金额为19.5亿元,这仅相当于一些大平台单次融资资金。从融资活跃度和规模来看,互联网医疗似乎正在讲着“小而美”的故事。

2021以来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中小规模”融资(以布局互联网医疗的科技公司统计),来源:动脉橙,动脉网制图

细分,或再细分

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大多在医、药、险服务和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布局,且涉及的专科、疾病种类齐全,多为综合平台。

近一年获得融资的中小型平台则以细分领域布局为主,或侧重在医、药、险、技术服务的某个环节,或在某一专科领域进行从医到药的服务构建。整体上看,21家公司可分为专科服务、数字基建、健康险和医学科普四类;其中,专科服务和数字基建公司数量最多。

21家获得融资的公司所涉及的细分领域,资料来源:公开报道,动脉网制图

专科服务方面,又以精神心理、肿瘤等病程长或易于进行互联网复诊的专科为主。

精神心理领域内,好心情和壹点灵分别在2021年内获得两轮融资。好心情C轮和C+轮融资间隔仅一个月,总融资额达3亿元。目前,好心情已经建成了线上诊疗平台、线下精神科医院和心理诊所的服务网络,将对业务扩展、智能供应链建设、线下连锁心理诊所铺设、人工智能产品研发以及精神心理医学科普等加大投入。壹点灵由此前的心理健康服务延伸至精神心理医疗健康服务,于2021年涉足互联网医疗。

此外,曼朗医疗、简单心理、心景科技、昭阳医生和小懂健康几家布局互联网医疗的公司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密集获得资金加持,足见资本对精神心理领域的积极态度。

肿瘤领域内,良医汇在一年内完成C轮和C+轮融资;海心智惠2022年的B1轮融资与上一轮融资也仅间隔一年多,两轮融资共计4亿元。针对当前肿瘤领域创新机会众多的机遇,以及肿瘤患者缺乏高效连续管理的痛点,两家公司均在探索数字化赋能的诊疗和管理模式,同时也为医生和药企服务。

数字基建方面,本文主要是指围绕互联网医疗提供技术及相关的资源服务,它也呈现出显著的细分特征。

左手医生一直在研发和验证将AI运用于就诊流程各环节,提供听译机器人、智能在线问诊、智能诊后管理、智能药事管理、人工智能互联网医院等多种解决方案。

好医生云医疗定位于基层医疗,形成融合IT技术开发、云检验、医护助理培训及输出、特色疗法、医药电商、在线诊疗、医学教育等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

至真健康将眼健康作为专攻领域,院内临床医疗产品线包括院内诊断与转诊整合化服务、医联体健康服务平台,分别整合院内科室资源、院外医疗服务资源;院外健康管理产品线提供一站式健康评估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进行自主检测。

健康险方面,乐约健康、优加健康均以健康险为切入点,与互联网医疗结合,搭建从医疗到直赔的便捷服务流程,为保险公司打通医疗和商业保险之间的信息孤岛,为医院带来更优质的患者体验,实现多方的价值输出。

很显然,21家公司中,几乎已经没有“全能型”选手,“一专多能型”选手更受欢迎。细分,甚至再细分,是资本青睐的模式。

拿证,或在拿证的路上

梳理21家公司的新动态可以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么已经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或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证,要么正在“拿证”路上,“证”成为关键项目。

>>>>拿医疗器械注册证踏入数字疗法门槛

过去一年,数字疗法的高热状态带动了企业的“拿证”热情。

互联网医疗公司已获得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来源: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数据库,动脉网制图

2021年完成的两次融资之间,优麦科技与CSID专家团队联合研发的皮肤图像管理软件(USKIN-001)获得了医疗器械二类证。在皮肤领域,优麦科技力图打通临床数据收集-医患教育-市场推广-诊疗服务-专病病程管理的全链路径,皮肤图像管理软件是基于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影像数据“流动”起来,链接“信息孤岛”,使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至真健康已获得了三个医疗器械二类证,还将继续加大智能产品研发,优化升级AI算法核心能力,并将扩大AI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三甲医院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临床应用,加速在教育、保险、养老和慢病管理等场景的落地。

心景科技已依托22个虚拟现实临床应用研发中心,将VR/AR、AI等技术应用于心理康复、脑认知康复、儿童注意力训练、物质依赖戒断等领域,探索VR医学数字疗法。在2021年获得了数千万元A轮融资的同时,心景科技还获得泰格医药和信雅达的加持,将加快推进数字疗法产品临床注册。

按照《医疗器械目录分类》,医用软件分为治疗计划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决策支持软件、体外诊断类软件,以及包括康复训练软件在内的其他软件。数字疗法产品对号入座,以国外发展路径为参考,申报注册证。NMPA的审批,意味着产品从应用层面获得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可,这与单纯的、效果难以直接显现的模式创新相比,更容易“看得见摸得着”,也因此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标准之一。

>>>>拿互联网医院牌照充分连接医患

医生医院、患者、药品器械等始终是构成互联网医疗的关键要素,能够将这些要素充分连接起来的,就是互联网医院。因此,拿互联网医院牌照这个“证”也让企业积极投入。

2021年获批互联网医院牌照的企业,资料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动脉网制图

21家公司中,除了部分已有互联网医院牌照之外,好医生云医疗、壹点灵、优麦科技等7家公司在2021年获批了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心景科技、简单心理均计划在完成融资后推进互联网医院筹建。企查查数据显示,心景科技已于2021年12月成立了成都双流心景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可见其建设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之中。

对各家公司来说,当业务涉及直接的医患互动时,互联网医院能够补充诊疗环节,提供合规的开方渠道,并避免因资质不全而产生医疗行为与非医疗行为难以界定的问题。

简单心理、壹点灵原本从线上心理咨询起步,经过几年发展后,逐步从线上拓展至线下,从心理咨询延伸至精神科诊疗,布局互联网医院是补齐线上诊疗的举措。

优麦科技、心景科技侧重于数字疗法研发,未来目标是将数字疗法产品作为疾病治疗和管理手段,由医生开具处方或医嘱,患者通过软硬件执行。这里涉及到处方和医嘱,也是互联网医院的基本职能,申请牌照也尤为重要。

在获得规模化盈利之前,如何衡量互联网医疗公司的价值?互联网医院是输出服务的基本载体,它可以合规聚集医生、患者和其他资源。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获取,是企业技术研发实力、产品应用价值的体现。由此看来,“拿证”几乎成为中小型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必修课,也是两个重要砝码。

要资金,更要资源

明星机构、充足的资金对行业发展必不可少,当前,资源注入也显得举足轻重。在投融资这场“双向奔赴”的选择中,企业与产业投资的契合程度越来越高。

从本文梳理的融资事件来看,投资方与企业的产业协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流量协同、上下游协同、服务-支付协同,投资方为产业带来难以短期内积累、难以快速替代的资源。

流量协同是最常见的方式。

2021年6月,有来医生获得百度的投资,持续加大医生科普内容创作方面的投入,重点推进技术升级、内容升级、服务升级,持续引领健康科普行业发展。百度则在纵向垂类“医疗健康”布局上继续深入,提升医生运营能力,加大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多元化健康服务创新,力图在健康医疗产业的流量源头争取优势地位。

好心情的投资者中,字节跳动可为其带来线上流量。好心情还在C+轮引入了东方明珠基金,这是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市场第三方共同发起设立的, 聚焦中、后期投资为主的股权投资基金。引入本轮投资后,好心情将充分利用东方明珠产业基金的传媒集团背景资源,将精神心理科普教育工作和远程心理医疗健康服务从智能手机端延展至家庭电视机大屏端。

上下游协同有助于双方产品与服务的完善。

海尔资本投资左手医生后,为其整合了盈康一生旗下互联网医院的资源。盈康一生是海尔集团在大健康领域孵化的生态品牌,旗下拥有多家实体医院和依托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能够成为左手医生的实践平台。盈康一生引入左手医生的AI技术后,可依托科技驱动、智慧医疗、大数据和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核心能力来服务患者,提升患者体验。

香港同溢堂是一家中药制药企业,投资锦奇健康后,也可发挥各自在专业技术、资源渠道、品牌形象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在生殖健康领域的资源共享和业务联动。

服务-支付协同有至关重要的探索价值。

在好心情的C轮融资中,复星健康是投资者之一。复星健康旗下的健康险板块可与好心情提供的服务形成协同,双方可共同打造精神心理专科线上线下一体化、全病程的医疗解决方案,并在创新支付、保险业务方面共同探索创新产品。

此前,支付体系不完善一直是阻碍互联网医疗持续发展一大原因,业内虽有多种尝试,但至今仍未探索出可持续的模式。在综合类平台中,平安健康与平安系的保险产品形成联动;微医引入了友邦保险的投资,进行互联网医疗与商业健康险结合的布局。中小型平台的尝试,也具有必要意义。

产业投资带来的不只是资金,更是资源,对小型平台来说,资金+资源具有更现实的价值。

写在最后

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共有110多家企业申办的互联网医院获批。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共有694家以互联网医院命名的公司成立,也有28家公司注销或撤销。

前赴后继,从未停止。大型平台上市之路充满未知,中小型平台仍在诞生。“小而美”的互联网医疗在获得高频次的资金和资源注入后,是否能成为行业新力量?这还需在创造用户价值上交出更多答卷。

关键词: 6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一年内获两轮融资 行业破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