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上海城市群获批国家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将在4年内推广5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2022年2月25日,“上海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燃料电池专委会”正式成立,它被寄望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动能。
燃料电池汽车是一根“新赛道”,上海将如何把握这一机遇?
【“氢燃料电池绝对有机会复制锂电池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发展氢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燃料电池汽车正是当前氢能应用的重要突破口。
“上海是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的策源地之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宏韬介绍,一是起步早。2003年率先研制国内第一辆燃料电池汽车“超越一号”。二是产业链完善。上汽集团、申龙、万象等基本实现车型全覆盖,国家明确的8大核心零部件基本布局完整。三是综合技术实力强。本市有关企业的燃料电池系统处于国内第一梯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四是行业人才集聚。汽车复合型高端人才占全国比例约22%。五是推广应用规模大。已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483辆(占全国21%),建成加氢站11座(占全国约10%),初步构建了纯氢、油氢合建等多模式供氢网络。
在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林琦看来,氢气的规模化是实现全球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发布氢能战略发展路线图。中国燃料电池市场不仅政策体系比较完善,而且产业基础好,全球重型卡车占比1/3,市场潜力巨大。截至目前,全国在运营的燃料电池车辆中,近40%采用了重塑科技的燃料电池技术。与此同时,重塑能源的产品已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瑞士、马来西亚等国。
为什么这么多人看好中国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高铁、光伏等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在他看来,到2025年左右,燃料电池的商用车可能会迎来一个“拐点”,即当年销量突破5万辆。如果行业内每个细分领域,都有3-5家头部企业占有细分市场80%的市场份额,将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市场格局。他还提出,通过核心技术研发、产品迭代、供应链国产化布局、车规级零件供应商的引入等,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氢燃料电池绝对有机会复制锂电池在全球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它的成本降下来以后。”
临港新片区将氢能产业纳入第八大新兴产业,并计划推广1500辆燃料电池汽车。“与氢燃料电池应用相关的制氢项目,可以在符合条件的特定区域布局建设,将会给许多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培云认为。
“这也为汽车配件行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管维镛介绍,预计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左右。燃料电池汽车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这将推动重点汽车制造企业加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转型,并培育一批销售规模百亿级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
【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许多现实问题】
张宏韬介绍,下一步,上海将积极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牵头协同其他城市群成员(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浙江省嘉兴市,山东省淄博市,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对标行业最高标准和最高水平,打造产业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他提到,一是完善支持政策。加强氢能产业政策顶层设计,加快出台加氢站专项规划、加氢站运营扶持办法等,支持重点区域制定燃料电池汽车专项支持政策。二是积极推进示范应用。聚焦城市群合作,在产业链互补、加氢站布局、应用场景等方面加强协同,并以揭榜挂帅形式推动零部件、整车、运营、基础设施等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合作。三是注重创新突破。加快70MPa加氢站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开展加氢站内制氢试点,突破高压储氢、液氢等储运技术,加强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确保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稳慎、有序、高质量发展。
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许多现实问题。上海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会长章宏伟建议,充分发挥协会院士专家服务中心、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创新资源优势,依托“燃料电池行业专家组”的专业性,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支持协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实现创新引领。此外,还要发挥“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资源优势,推动长三角产业优势资源互补,共同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燃料电池产业创新高地与发展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