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乔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数字藏品异军突起,成为文创产业新的风向标。但在繁华背后,部分公司缺乏风控意识,对数字藏品价格进行炒作,引发局部乱象。
6月30日,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牵头下,近30家机构在京联合发起《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下称《倡议》),反对炒作、提高准入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共识。
《倡议》共十四条,具体内容包含平台应依法具备相应资质、确保区块链技术安全可控、坚持实名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坚决抵制防范金融化和恶意投机炒作、倡导理性消费等。
据悉,这是目前数字藏品行业覆盖方最广的自律发展规范倡议。参与各方涵盖文旅产业专业机构和协会、文化央企、IP机构以及蚂蚁、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科技公司。
从“防风险”到“控火源”
今年以来,各类数字藏品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引无数拥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数字藏品平台超过500家。其中,部分平台提供数字藏品寄售交易服务,几十元的起始价炒到几万元,最终因无人接盘砸在消费者手里。
“防炒作风险”成为数字藏品行业发展的主要动作。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对NFT炒作、洗钱、非法金融活动等安全隐患提出防范建议。
几乎在同一时间,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提升数字藏品平台入驻门槛,对炒作、二次售卖数字藏品的公众号及小程序进行规范化整治,并对数字藏品交易行为划定红线,把数字藏品二次交易与虚拟货币交易同归为违规行为。
而在这一段时间里,数字藏品平台鲸探持续打击并公示违规行为,严防金融化炒作。
鲸探方面表示,不支持任何形式的数字藏品转卖行为。根据规定,用户购买拥有数字藏品达到180天,可以向其他实名用户发起转赠,为防止炒作,受赠方接收数字藏品满2年后,可以再次发起转赠。
目前,蚂蚁鲸探、腾讯幻核、百度希壤等平台从产品设计上均不支持二次交易、坚持实名认证、设置发行内容筛查机制等,竖起了一道安全防火墙,对风险防控起到一定作用。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防风险”,那么此次由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牵头的《规范》就是一次“控火源”。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分析,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是数字藏品更有价值的探索方向,而局部乱象暴露出来的是“四无”问题:一些平台实际没有采用区块链技术、无清晰知识产权授权链路、无采取防范炒作的措施、没有履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加强监管、明确准入资质等政策势在必行,行业自律也将是数字文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倡议》中明确提出,相关资质如发行、销售数字藏品的平台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具备相关业务经营资质,如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等。
这是数字藏品行业首次提出准入资质问题,在平台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情况下,要保障行业发挥正向价值,“持证上岗”应成为数字藏品业务发展的先行条件。
寻找与实体经济结合点
数字文创刚刚兴起,既有蓬勃发展的趋势,也有泥沙俱下的风险,但正如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在论坛致辞中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刚出生就十分完好的,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实践和纠错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在文化数字化的发展道路上,发展是第一位的,这需要行业各界共同参与探索、研究发展中问题的解决。”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数字藏品内容应重点向用户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鼓励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议》第一条提出了数字藏品的发展定位。
数字藏品是一种新形式的文化数字化形态。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对版权所有方、发行方和使用方之间的真实确权,能够对其进行标记生成唯一数字凭证,使得数字作品在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真实可信,有效保护发行者版权和消费者权益。
数字藏品是NFT(Non-FungibleToken)在国内的本土化探索。如果说海外NFT是向上找金融资产的锚定物,国内数字藏品就是向下挖掘文化,寻找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
今年4月份,47岁老品牌万事利在鲸探平台发行了三款数字藏品,购买成功的用户可以选择“定制实物商品”,下单定制一款相应图案的实体桑蚕丝丝巾。
万事利和鲸探探索出“数实融合”新路径,通过数字藏品为载体刷新其C2M模式,发售3天拉动了品牌线上定制销量50%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