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悦然
随着主流PERC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逐渐接近极限,光伏龙头公司对于下一代技术的选择,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资料图片)
6月27日,网上流传一组某光伏组件厂的产品照片。从外观看,该产品正面没有栅线,并不是主流P型组件,也非由N型TOPCon、异质结(HJT)电池制成的组件。栅线是晶硅电池的汇流线。
有网友称,这是隆基绿能(601012.SH)的最新组件产品,采用了新电池技术HPBC。隆基绿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硅片和组件制造商。
当天,有隆基绿能供应商向界面新闻证实,网传照片上的组件,确为隆基的新产品HPBC组件。
隆基绿能就此事宜未给予界面新闻正面回复,只是强调其新技术预计三季度投产,四季度量产,届时会举办发布会。
据界面新闻了解,HPBC电池技术为隆基绿能首创。该公司此前对外宣称将推出新电池技术产品,但一直未官宣名称。
中信建投证券曾在6月13日研报中对HPBC技术进行过系统分析。这实际上是一种基于P型硅片的IBC电池技术。
IBC电池技术全名为叉指式背接触电池,使用IBC技术制成的组件正面无栅线遮挡,电流大,电池效率更高。该技术外形较为美观,但工艺、设备技术难度大,成本相对较高。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IBC电池技术起源很早,大概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老牌光伏企业SunPower认为,IBC技术是晶硅电池商业化的最佳选择。2004年,SunPower的IBC电池量产效率已达18%左右,同时期无锡尚德的电池量产效率仅为14%左右。
该人士称,IBC电池技术的量产效率一直在P型和N型电池中领先,近年TOPCon和HJT钝化接触技术不断发展,才到了接近IBC技术的水平。
“但IBC技术的壁垒较高。目前的理论实验室效率纪录为26.63%,仍由2017年由光伏电池板生产商Kaneka创造。”该人士称。
据他介绍,IBC可理解为一个平台技术,可以融合多项技术。融合PERC技术时可做成P型IBC,融合TOPCon可做成TBC,融合HJT即为HBC。
硅基电池发展技术路径 图片来源:广发证券
隆基绿能选择将IBC技术与传统P型硅片进行了融合,而非目前市场大热的N型硅片。
投资平台上有声音认为,隆基HPBC电池技术的基础仍是PERC,这或难以对电池技术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此外,该技术工艺较为复杂,量产水平如何仍有待关注。
硅料根据掺杂物质的差别,拉制出不同类型的硅片。掺硼元素形成P型硅片,用于制造目前主流的P型电池;掺磷元素形成N型硅片,用于制造N型电池。
相比P型硅片,N型硅片有低衰减、弱光效应好、温度系数低等优点,但制备技术相对复杂,目前成本较高。
去年以来,以异质结(HJT)、Topcon为主的N型电池技术呼声越来越高,被认为是下一代光伏电池主流技术。
上述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称,隆基绿能之所以选择P型IBC,可能因其能够利用自身强大的P型硅片产能,以降低成本。加之IBC组件具有外观优势,可以帮助该公司在分布式领域抢占市场份额。
中信建投证券也在研报中表示,相较于PERC技术,HPBC技术对所用的P型硅片要求更高。但隆基拥有行业最大硅片产能,同时也具备硅片掺镓等先进技术,因此能够消化该部分增加的成本。
该机构认为,由于HPBC组件功率更高,能够摊薄每瓦玻璃、胶膜、铝框等面积相关成本,降低组件整体非硅成本。
“理论上,IBC技术使用单面银浆,银浆用量较少,且效率更高。”该人士称,随着隆基绿能、爱旭股份(600732.SH)等企业投入到IBC技术,有望推动该技术成本下降。
6月28日,爱旭股份旗下赛能数字能源发布ABC组件,其电池也采用了背结背接触结构(IBC技术),电池量产平均效率高达25.5%。
爱旭股份称,该组件技术不使用光伏银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池成本。区别于隆基绿能,爱旭股份新品组件使用的是N型硅片。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
除HPBC技术外,隆基绿能此前已对多条电池技术路线进行了储备。
在TOPCon技术上,隆基绿能实现了P型25.19%、N型25.21%的水平;在异质结(HJT)技术上,该公司在6月23日打破世界纪录,效率已达到26.5%。
对于这些新技术,隆基绿能将多大程度应用到实际的量产产线中,是未来业内值得关注的事情。
关键词: 隆基绿能最新组件遭曝光 它是一款颠覆性产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