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环境投之以塑料废弃物,环境报之以微塑料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荷兰一个研究小组对22名志愿者的血液进行测试发现,他们当中有17人血液中含有可量化的微塑料。
科学家在50%的志愿者血液中发现: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这种材料可用于制造饮料瓶。
聚苯乙烯(PS)则存在于36%的血液样本中,它广泛用于食品包装。
在23%的志愿者血液中,还发现了聚乙烯 (PE),这是一种经常用于生产塑料袋的材料。
研究人员将这些塑料碎片描述为“生活环境和食物链中无处不在的污染物”。据悉,这是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微塑料。
▲50%的血液样本中检测到PET 英国天空新闻资料图
会导致什么后果?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生态毒理学教授迪克·维萨克在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称:“这项研究发现,近十分之八的志愿者血液中含有塑料颗粒。”他表示,这些发现“当然令人担忧,因为它表明人们显然摄入或吸入了太多塑料,以至于可以在血液中找到它” 。他还补充说:“这些颗粒会导致慢性炎症。”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研究“人为污染物”的爱丽丝·霍顿博士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发现,因为实验室已经证明这种大小的颗粒在实验条件下会引起炎症和细胞损伤。这项研究有助于证明塑料颗粒不仅遍布整个环境,而且也遍布我们的身体。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情况的长期后果。”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环境污染专家费伊·库塞罗博士表示:“血液连接着我们身体的所有器官,如果塑料存在,它可能存在于我们体内的任何地方。”
什么办?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
维萨克教授说,由于该研究项目,他减少了自己接触塑料的机会。他告诉英国《独立报》:“是的,我和我的家人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尤其是与食品接触的塑料。”
他补充说:“房子的良好通风很重要,因为室内的微塑料浓度似乎高于室外。我还会通过盖住食物和饮料,来减少塑料颗粒的沉积。”
据悉,这项研究是由非营利性组织“公共海洋”委托进行的。该组织的首席执行官乔·罗伊尔说:“这一发现非常令人担忧。我们已经在吃、喝和呼吸塑料了。然而,到2040年,塑料产量将翻一番。”
吃点秋葵,或可以降解微塑料
众所周知,一个小小的塑料需要几百甚至上千年才能降解,而这并没有达到完全降解的效果,其中蕴含的大量微塑料在进入土壤、地下河或者海洋后流入人们的日常用水中。
据悉,几微米~几毫米之间且直径<5mm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称为微塑料。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在被海洋如浮游等生物误食后,以浮游为食的生物在胃中大量存无法消化的微塑料,最终导致死亡甚至导致更加上层的食物链动物不断在胃中积累微塑料含量,造成恶性循环。
人们为了解决水中的微小颗粒,制作出一种被称为絮凝剂的化学品,一旦被加入水中将会把水中的微小颗粒聚集起来,虽然这种方法极其便捷,但类似于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剂在丙烯酰胺残留含量超标或一些特殊情况时会产生毒性。
科学家们为此开始从食品级的植物中提取新的化合物,最终发现来自秋葵的多糖与来自葫芦巴的多糖配对不仅对海洋中的微塑料,即便是饮用水中的微塑料也可以清除。
科学家表示,新的清除微塑料方式不仅更加安全,在处理这类水污染时更加便捷,因为不需要额外的设备和整改即可完成清理。
新闻多一点:微塑料穿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并到达其他组织
微塑料这一概念早在2004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Richard Thompson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时提出。随后,由于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生物产生的各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的危害,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人类对环境投之以塑料废弃物,环境报之以微塑料。
如今,这个“报应”就在我们眼前——微塑料已遍布全球,无处不在。它们远在“天边”:远到罕无人迹的南极洲冰原,深到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高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又近在眼前:环境中的微塑料早已渗透到我们的食物、空气和水里。
长期以来,塑料被认为是惰性物质,被摄入人体后,它们会通过胃肠道并经过胆道排泄。然而,它可能不像我们曾经认为的那样无害。最近有动物研究表明,小于10μm的微塑料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并到达其他组织。
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顶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9.028)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通过调查来自中国11个省市参与者的粪便样本,首次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证据:经常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以及工作性质为粉尘暴露的参与者,其粪便中的微塑料更多,而体内微塑料含量的升高还可能会加剧肠道炎症。
据上游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
(请点击“读报纸”或“服务”打开重庆晨报三版了解更多资讯)
(请点击“读报纸”或“服务”打开重庆晨报三版了解更多资讯)
编辑|谢兵
关键词: 喜欢喝饮料吃外卖的注意 小心血液中发现微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