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网站找工作,投递自己的个人简历后,你有想过它的去处吗?连日来,南都记者调查发现,简历上因有大量个人信息,已经成为某些人眼中的“香饽饽”。有人在招聘网站大量获取简历后,将之转卖,简历低至0.5元一份。更有甚者利用招聘网站的漏洞发布虚假招聘岗位,实则收集个人简历。一份简历被多手倒卖后,最终可能流向诈骗团伙。有律师人士认为,要想堵住个人简历被肆意倒卖的漏洞,除了对相关黑灰产行业严厉打击,还需要招聘平台对企业和岗位的核查以及简历下载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
简历买卖黑产:
QQ群交流活跃,500元可买10万条
春节过后,招聘市场逐渐进入旺季。不少企业在招聘网站上开启招聘通道,求职者也通过招聘网站物色自己心仪的岗位,投上精心制作的简历,期望获得一份好工作。不过,有网友反映,自己投了简历后感觉信息很快就被泄露了,求职没什么回音,倒是收到的骚扰电话却多了不少。
在这背后,隐藏着一条简历信息买卖的黑灰产业链。记者调查了解到,在贴吧、QQ群等一些社交平台上,不少发帖者打着“简历交流”的名义倒卖简历。
近日,南都记者通过社交平台进入多个“简历交流”群,群成员数少则400、500人,多则过千,每天非常活跃。“出智联、58(同城)、猎聘,来靠谱老板长期对接”“实时一手数据、二手数据,价格美丽”……群内每天均有多个账号在推广自己的“简历生意”。
某QQ群内,有人售卖招聘平台的“简历资源”。
简历在这些贩子嘴里被称为“料子”。据此前媒体报道,这些被倒卖的“料子”分为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一手数据是指从未被售卖过的简历,二手数据指被卖过至少1次以上的简历,售价比一手数据低。
一简历贩子向记者称,自己有58同城平台的“实时资源”,随机发送的话价格为每份简历2.5元。也可选择“卡(挑选)”年龄和性别,比如卡到20岁至35岁的女性求职者,每份简历为4元。另一简历贩子则称,自己出售58全职简历,隔了一天的简历可低至0.5元一份。
一些简历贩子则自称,自己手中掌握的简历不止有58同城,还有智联、赶集、猎聘、前程无忧等多个招聘平台。他们表示,要买必须达到一定数量,量大更便宜,例如300元买5万条,500元就可买10万条。
在暗访中,某简历卖家给记者发来一个“58简历”文档,包含55份简历,声称是当天的资源。记者注意到,每份都有姓名、手机号码和性别、求职岗位等个人关键信息。记者联系到其中几位求职者,均确认在58同城平台上投过简历。
记者调查:
企业号存漏洞,被用于发布虚假招聘
简历信息买卖的源头之一,可能是一些招聘网站上的虚假招聘岗位。南都记者了解到,一些招聘网站的企业号可以发布招聘信息、查看下载简历,有些人利用企业号发布虚假岗位,从而获取大量简历信息。
目前,多数招聘网站对于企业号的注册有一定要求。如企业号发布招聘前,必须完成营业执照、法人、对公账号三者至少一种认证,有的平台还会通过各种方式对注册企业进行核查。同时,多数招聘网站会对企业号发布的岗位进行线上和线下核查,以确保真实性。即便如此,仍存在一些漏洞。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在网上,企业号资源被公开拿来售卖。QQ群、贴吧是售卖企业号的集中地,一些QQ群相当活跃,没隔多久消息就刷屏。
这些企业号,普通的账号价格数百元,会员账号上千元。据记者了解,某些招聘网站会员一般享有发布信息可被展示推广的权利,下载简历也会更加便宜,因此所售价格会更高。一卖家对记者称,58同城平台企业号“单企”120元,会员号3000元;智联企业号230元,Boss直聘企业号1500元。
某QQ群内,招聘平台的企业号出售信息非常活跃。
多个卖家称,可以选择不同行业的企业号。其中一卖家就表示,自己所售的企业号有酒店、商贸、科技、电子商务等多种可以指定,买了企业号之后,只需换绑手机号,即可正常使用,“都是上号就能发帖的成品号”。根据此前媒体报道透露,“发帖”是一种暗语,即在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
针对上述网售招聘平台企业号、个人简历的现象,记者联系到58同城、智联招聘等平台客服人员。相关招聘平台客服人员均表示需要进行核实,并让记者提供证据。记者已将材料反馈至招聘平台,暂未收到具体回复。
相关案例:
电诈团伙大量购买简历实施诈骗
多家媒体的报道显示,除了出售招聘平台企业号,网上有“发帖”教程和软件,此外还有简历提取、收集软件出售。通过“提取器”和“采集系统”,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从招聘网站及接收简历的邮箱批量下载。南都记者看到一个采集软件的界面显示,可以筛选年龄、性别、职业和城市,进行批量采集个人简历。
某地公安机关曾经破获一网络黑产犯罪生态链条,查明该犯罪团伙作案工具拥有在各大招聘网站上进行批量注册账号的注册机、批量发帖功能的发帖机、可以批量登录账号的登录器,以及可以批量提取和整理个人简历的提取器等。
某些不法分子从虚假招聘到简历的获取、下载,再到多次转卖,已经形成完整的黑灰产业链。那么,这些简历上的信息最终被卖给了谁?综合各类公开报道可知,除了被“引流”到信贷、兼职刷单,还有一些流向了赌博、诈骗等犯罪团伙。
2020年,四川绵阳公安机关曾经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打掉一个以买卖、伪造公司营业执照为手段,通过注册、买卖某招聘网站账号虚构招聘诱骗求职者简历,获取公民隐私信息并贩卖给境内外下游犯罪集团谋取非法利益的犯罪团伙。公安机关查获公民个人信息150余万条,涉案资金200余万元。
此外,南都记者从裁判文书网找到不少相关案例。据吉林省白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一电信诈骗集团通过大量购买求职者简历信息及未实名登记的电话卡,雇佣多名话务员拨打求职者电话,冒充某招聘网站的工作人员向求职者介绍兼职工作,随后将被害人“引流”到境外诈骗团伙的圈套中。
律师观点:
应通过技术手段对下载行为进行监管
此前,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赵占领律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保护个人简历不被非法获取及倒卖变得非常困难,跟网络招聘行业的商业模式有直接关系。赵占领解释,某些招聘平台商业模式是以“简历下载”为会员服务内容,只要付费即可下载简历,至于下载简历之后如何使用则疏于管理,事实上也难以管理和控制。
对此,赵占领律师告诉南都记者,个人简历包含了详细的身份信息、教育背景、履历信息等,非常全面,“有可能被卖给有招聘需求的人,还有可能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从事诈骗或其他活动。”他认为,被多次曝光之后,某些招聘平台迫于舆论和监管的压力会做些调整,但不会完全放弃此种商业模式,因为涉及根本的商业利益。
赵占领律师曾表示,要想从根本上堵住个人简历随意下载及倒卖的漏洞,关键还是需要招聘平台提高技术和服务、改变“卖简历”的传统盈利模式。“是否能够做到,付费会员下载简历时需要告知求职者,甚至必须经过求职者同意才可以?”赵占领对南都记者说,某些招聘平台需要对简历下载进行更为严格的管理。
他告诉南都记者,还应通过技术手段对下载行为进行监督,将企业的经营规模、注册时间、注册资本、招聘职位、招聘数量纳入参考标准。“比如一个规模很小的企业,下载几千几万份简历,这就有些异常。招聘平台应该从技术和管理角度结合,增加判断标准,对明显可疑的不良下载行为提高识别准确度。”
除此之外,赵占领提到,简历被泄露售卖现象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环节较多,根治很难。对倒卖简历的黑灰产行业,相关部门也要严厉打击。
统筹:南都、N视频记者陈杰生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