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队选手苏翊鸣夺得金牌,再次登上领奖台。
在之前的坡面障碍技巧比赛中,苏翊鸣更是两次翻出转体1800度的动作,成为场上唯一完成五周转体的选手。
图源:央视频
而早在2021年10月,17岁的他就曾在一次训练中完成内转1980度抓板的超高难度动作,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首个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员。
无论雪上还是冰上比赛,转圈这个动作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图源:央视频
在花滑中更是如此,场上的运动员们一直在高速旋转着,1秒内就能转好几个圈。Ta们倒是没晕,观众已经快看晕了。
转了这么多圈,运动员们怎么就不晕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这个问题。
极限转圈:
最好的纪录在下一次
尝试过的人都知道,转圈并不是项简单的小运动。
对4A颇有执念的冰墩墩应该深有体会,毕竟曾经的战绩.....
一生要强的墩墩,坚持发扬奥林匹克精神 / 图源:四川观察微博
就算练了好几天也还是......
图源:伊丽莎白骨精啊微博
实际上,有的人(小编)几圈就倒,有的人轻轻松松连转十几圈不带晕的。还有种人天赋异禀,似乎生来就注定是去挑战人类极限。
2014年春晚,年仅15岁的小彩旗在舞台上不停地旋转了4个多小时,转了8000圈左右,说是“人体陀螺”也不为过。
小编来人间凑数的2014年,小彩旗连转8000多圈 / 图源:央视春晚
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各种高难度转圈动作也轮番上阵。
2月8日,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中,“天才滑雪少女”谷爱凌,从50米的高台上俯冲而下,以两周空翻转体1620度的高难度动作逆转局势赢得金牌。同时,她也被吉尼斯认证为首位完成自由式滑雪前空翻两周加转体四周的女性。
1620这个之前在训练中从未完成的动作,让谷爱凌一战封神 / 图源:央视频
内转1980度抓板、8000多圈、14个小时、两周空翻转体1620度......
这些数字的缔造者,到底是如何克服了眩晕感呢?
前庭系统:
天旋地转的中心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知道眩晕感是怎么产生的。
人体维持身体平衡靠的是前庭系统(耳朵)、视觉系统(眼睛)和本体感觉系统(身体)之间的相互协作。
先说后两者,视觉系统,顾名思义,指的是直接用眼睛来看,通过观察周围物体来确定自身的运动状态。本体感觉系统指的是肌肉、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
最后一个运动“感知器”——前庭系统,则隐匿在耳朵内部。回想一下我们坐过山车的时候,即使被吓得闭上了眼睛,是不是还能大概辨别出自己是在往上还是向下,这就是前庭系统在发挥作用。
在前庭系统中,有个叫半规管的器官,由三种半圆形的管道组成,负责感知身体旋转。
前庭系统,由球囊、椭圆囊以及3个半规管组成,每一个半规管与不同的运动轴(上下、左右、两侧)对应 / 图源:
半规管道内部长满了很多长得像绒毛一样的细胞,它们被两层胶状的淋巴液覆盖着。当旋转的时候,这些小绒毛就在胶状液体的带动下前后摇摆,从而感知到运动,耳朵接着将旋转的信息传递给大脑,且此时小绒毛和身体都处于运动状态,我们并不会觉得晕。
绒毛细胞像水草一样浮动(3D示意图) / 图源:blausen
而等到了停止旋转的时候,眩晕感就从四面八方涌来了。
因为这个时候,大脑自己也“晕”了。
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刚放下一桶水的时候,由于惯性桶中的水还会继续晃动一会儿。
前面提到过,绒毛细胞是被液体覆盖的。所以当身体停下来的时候,小绒毛们也会像桶中的水一样,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摇摆。大脑此时就会接收到一个错误信息——身体还在旋转,但我们的本体感觉系统和眼睛却又告诉大脑,身体明明停下来了。
大脑难以处理这种信息差,于是眩晕感就产生了。像晕车、晕3D电影、晕高分辨率游戏都是类似的道理。
前庭习服:
习惯式的“脱敏”训练
运动员们为什么能不晕呢?除了先天因素,更多的还是得靠日复一日的科学训练,从而稳定住前庭系统,与眩晕感抗衡,达到前庭习服现象。
研究表明,经常性、有针对性的旋转练习可提升个体的前庭习服能力,增强前庭功能的稳定性。
前庭习服(vestibular habituation)是前庭系统受到一系列相同的刺激后,所表现出的反应性逐渐降低或衰减的现象。
通俗地讲,就是习惯习惯就好了。在经过大量的重复训练后,人体的感觉系统会习惯眩晕的状态,在一定量的积累下,这种习惯能够被存储在我们的感觉神经里,从而对眩晕感“脱敏”。
因此在大量的训练下,运动员们的身体会逐渐适应旋转的状态,旋转运动对前庭系统的刺激阈值得到提高,也就没那么容易晕了。
有人可能会问,练好后是不是就可以永远都不怕晕了?前庭习服是有时效性的,“保质期”一般为几个礼拜到几个月不等。但如果能继续坚持训练,它的时间可以更久。
需要克服眩晕感的其实不仅仅是运动员们,对航天员、飞行员来说,稳定前庭系统同样是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有调查显示,目前在导致飞行学员停飞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因前庭功能过度敏感而导致的空晕病。
旋梯练习,飞行员有三大体能测试:旋梯、固滚、活滚;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旋梯测试标准为1分钟内向前向后各转23个 / 图源:网易新闻
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有前庭习服的能力,但必须经过大量科学的训练,才能得到有效提升。而个体的先天条件,既代表着它的初始值,也影响了上限。毕竟优秀的专业运动员、飞行员、航天员都是经历了层层筛选,万里挑一的。
但训练总是有收获的,即使是苏翊鸣、谷爱凌这样的天才选手,在采访中也屡次提到自己的成绩与十几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所以,要想平衡能力好,不妨学习我们一生要强坚持跳4A的冰墩墩,摔倒也不放弃,积极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也别忘了注意安全!
参考文献
[1] 央视新闻《花滑为啥转不晕?》,
[2] 刘福祥,主编. 飞行人员疾病诊疗规范[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31-62.
[3] 刘伟,汪绪武,张卫兵,唐辉,卢世秋,唐四光.前庭习服针对性训练对前庭功能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03):34-36.
[4] 娄彦涛,郝卫亚,范祎,李艳辉,吴成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落地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1,40(03):237-244.DOI:10.16038/j.1000-6710.2021.03.014.
作者/编辑:一人白
鸣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王剑虹 为本文提供科学指导
— END —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来源:上海科技馆
编辑:藏痴
关键词: 18004A1620 TA们为什么没转晕 央视频 谷爱凌 苏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