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许多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成为行业新秀,拥有不小的体量,有的甚至直接发展到国外成为国际性的大企业。
能够发展如此之快,人才的支撑肯定是少不了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选择和高校合作,给出丰厚的待遇,就是为了能够比别的企业更快一步地获得更多更好的人才。
但是在人才助力企业快速发展这个当下比较常见的模式却出现了不少的意外事件。那就是很多原本离开高校投身于科技企业的高端人才们又选择回到高校接着搞学术研究了。这可真是让人有些意外,难道是科技企业的待遇不够好,让他们感觉有些不平衡了吗?又或者是学术研究才能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现在知识的海洋又吸引他们回归了?
回到高校
在这些回到高校的高端人才中,不仅有那些为企业作出杰出贡献,帮助企业实现技术突破的科研型人才,还有不少都是那种身兼重要职业,薪酬待遇极高的管理层人才。
就比如说阿里巴巴达摩院实验室的负责人王刚,最近就选择离职,专心搞学术去了。先不说王刚个人怎么想,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顶级人才,还带领着团队搞研究,这样的人才流失,肯定是会对阿里巴巴的自动驾驶发展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除了王刚,阿里巴巴的另一个可遇不可得的人才漆远在更早的时候就选择了离职去复旦教书去了。漆远可是AI领域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而且其还是蚂蚁金服的副总裁,级别可以说并不差于王刚。他的离去,不仅对阿里造成了一些影响,还引发了网友的众多讨论——是不是AI发展不行了?
不仅是阿里巴巴,其他科技企业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比如说字节跳动副总裁马伟英、AI总监李磊、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张彤、百度大神吴恩达等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回到学术界。
仔细算起来,“逃离”大厂,回归学术的大佬还真多。
原因所在
按道理来说,这些人才在企业里面的待遇肯定是要比在高校或者研究所里的待遇要好不少,毕竟前者是直接投身于市场之中,一旦有贡献,回报也会接踵而至的。而后者就算研究出什么成果,一般也只是享受一些补贴奖励,收益并不高。
相较之下,为何选择出乎意料?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是集中在一起,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首先是因为一些顶尖技术的研究受到了限制,一时间很难有再突破的空间导致。以离职最多的AI领域来说,人工智能刚刚火的时候,技术层面才刚刚起步,这时候入场帮助大厂搞相关技术,进步是非常快,能够弥补这样那样的技术空白。但是经过几年发展,容易研究的技术基本都已经搞定,而不容易研究的技术短时间内大家都搞不定。在没有技术贡献的时候,获得感和收益就不那么多了,毕竟不是每一个团队,每一个人都能有那么大的恒心的。
其次是因为行业内卷严重,不如专心搞学术。发展到今天,大厂之间技术层面的内卷十分严重,都是铆足了劲想率先突破技术,捷足先登。这就对研究团队造成很大的压力,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内卷。对于科研型人才来说,专心致志搞学术可能比内卷更适合。
最后就是因为这些顶尖的人才本来就是学术出身,有自己的学术追求。参与大厂的研发投资使得他们彻底实现财富自由,在经济上他们的需求已经满足,但精神上的追求还未停止。这也是他们回归学术的重要原因。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说大厂斗争不适合科研型人才等。众多的原因堆到一起,就出现了大拿们纷纷离开大厂的现象。
高端人才助力企业发展
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是近些年最受人们关注的领域之一。自从老美对我国华为企业进行制裁,进而打击我国的半导体产业之后,我国科技行业的发展,就成为了最被人们担忧的领域。
尤其是“懂王”上台,全方位打击我国科技产业发展,制裁、技术封锁、舆论攻击等手段层出不穷之后,这一现象就愈加明显了。现在“睡王”上台,老美对我国科技产业的强硬策略依旧没有变过。
老美的打压不仅没有使得国内科技产业凋零,反而遭遇“反弹”,激起我国势要发展技术的决心。更重要的是,在智能时代加速到来的大背景之下,老美的打压反而加速了国内资本对科技产业的投入,使得国内一众科技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内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对抗国外企业,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国内顶尖人才的贡献,没有他们,就没有底气和助力,企业就不可能有所实质性发展。
高端人才助力企业发展,一些大拿离开了大企业,但是又有许多顶尖人才投入进去。无论是在大企业还是在校园,这些高端人才都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根基所在。
科技企业的顶尖“大佬”选择回归学术界?出走原因何在
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顶级科学家为何选择回到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