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雷写过一篇文章,大体上是在吐槽国内主流App吃相难看和过于臃肿等问题。
从文章的阅读数和大伙儿的反馈来看,咱们对这些App的看法和使用体验是差不多的。
(资料图)
差不多的不满,差不多的难受,差不多的卡顿...
本质上还是大厂们太卷了,疯狂上新功能,都是为了更多的日活用户和多样化的营收,好给股东们交代。
即使是号称全球最安全的应用商店App Store,也逃不过色情App的入侵。
但小雷最近上网发现一个怪事儿。
就在大厂们内卷个不停,用尽心思设计新功能和引导付费的时候。
有些独立开发者,已经通过低成本开发各种欺诈类App,赚得盆满钵满。
那么,势单力薄的小作坊开发者,到底是如何发家致富的呢?
其实还是老套路,就是靠骗,靠偷袭。
他们还很聪明,没有在国内市场恶性内卷,而是默默出海,割国外老哥的韭菜。
这类软件又被海外用户统称为:Fleeceware Subscription Apps。(诈骗软件)
喏,前阵子呢,国外有一位叫Privacy1St的老哥发了一篇长文,控诉Mac App Store上有开发者搞流氓软件骗钱。
一开始他通过各种方式,挖到了7个搞流氓App的开发者账户,想着正义举报。
但没过多久,他发现,这些开发者账户其实是由一位来自中国的开发者控制的,影分身之术了属于是。
至于这位中国人的影分身操作是如何暴露的,长文里也有聊到。
比如所这些开发者账户的域名,都用Cloudflare来隐藏了服务提供商,应该是防跟踪的手段之一。
此外,这些域名所使用的的MX服务器,用的都是Zoho的付费服务...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相当于一个班上有十个人同时偷溜,去篮球场打球。
这要不是约好的,我直接表演个胸口碎大石好伐...
这还不是最骚的,根据苹果应用商店的要求,所有上架到里面的App都要有完善的《用户协议》。
《用户协议》这玩意儿,大伙也很熟嚯,它一般会被调侃为厂商免责条款。
在大多数情况下,咱们只会觉得它又长又臭,懒得点进去细看。
而国外老哥发现,他的用户协议还是托管在谷歌免费提供的“协作公共”网页上。
好家伙,连自建网站都舍不得,属实是把开源节流走到极致了。
至于那些App的用户协议详细内容,小雷上去瞄了一眼。
不怕话说得难听,这完全是两分钟就能复制粘贴好的内容。
从这也可以看出,这位中国开发者完全不搞多余动作。
创建7个开发者账号,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机海战术”,提高App存活率。
完善用户协议,则是为了提高审核通过率。
双管齐下的策略,让他旗下的好几个App在苹果应用商店里活了很长时间,镰刀所到之处,皆是用户哭喊声。
不过,顺利通过审核还只是割韭菜的第一步操作。
在浩瀚的应用生态中,只有排在榜单前列的App,才能拥有更高的曝光度。
说白了,得让App被用户们看见,才能狠狠地骗他们钱啊。
这位中国开发者深谙此理,所以用了极为常见的营销手段 -刷好评。
在应用商店里,用户的好评数对App榜单排名影响贼大。
中国神秘人也不整虚的,每次新上架一个App,就立马给它疯狂刷五星好评。
“好完美的软件”,“河南拔智齿”,“不用就亏大了”...
各种赞美之词在评论区发酵,导致不了解套路的用户,多半会主动下载尝试。
但小雷也不是杠什么的,你刷好评就算了,倒是多设置几个模板来刷啊...
评论区清一色是同样的文字,表达形式和文风也几乎一致,和“敏感肌也能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那些真实的用户,往往都不会在评论区长篇大论。
好用的App,可能默默打五星就溜了,但遇上真的诈骗App,大概率会辱骂+一星差评组合拳招待。
“垃圾软件”、“就这也要收费14.99美元?”
真实用户的评论一针见血,可惜在好评刷爆的评论区下,这些真实评论总会被掩埋。
虽然果子哥也有虚假评论清除系统,但大多数时候呢,得多位用户同时举报,苹果才会主动出击。
像下面这个PDF编辑器,就是被举报后,苹果主动把虚假评论全删完了。
现在只剩下几位用户的差评,评分从4.x瞬间掉到1.0。
在多个开发者账户同时刷好评的策略下,这位中国老哥,还是让旗下好几个App登上了榜单Top 10。
比如:
Adobe PDF Files 的 PDF Reader — 美区图表教育Top 1
Streaming Browser Video Player — 美区娱乐榜Top 8
PDF reader — 美区生产力榜Top 25
......
大多数普通用户安装App,就看排在前面那几个了。
真要算起来,这些App加起来的用户量还是很庞大的。
那么,在有了用户量后,这位中国老哥是怎么收割国外用户的钱包的?
相比安卓App千奇百怪的套路,苹果App走的路子很单一,靠的还是一手“免费使用+订阅扣费”的噶韭菜方式。
很熟悉对吧,这其实是好几年前的诈骗方式了,但自从订阅制被推出后,相关的诈骗方式就没消失过。
比如“PDF阅读器”,它曾是美区Mac App Store里下载量最大的App。
而很多用户表示,在安装并打开App后,App会毫不避忌地诱导用户付费。
嗯...说是强迫其实更精准。
因为这App会弹出一个极具欺骗性的按钮,用户要么点击“OK”,完成订阅流程。
要么选择直接杀掉后台,反正就是不设置“取消”按钮。
很多用户也蒙在鼓里,不小心点了个“OK”,最后免费试用期过了,发现自己被扣钱了才发现:完了,被割韭菜了。
小雷发现啊,很多这类诈骗App,基本都是功能极其简单的工具。
比如XX播放器啊、XX PDF阅读器、XX图片编辑器。
论功能性,它们甚至比不过一些免费良心软件,但依靠着刷好评和诱导订阅付费等路子,依然能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苹果自己也很清楚,自家商店内有大量诈骗App存在,每年也会查封不少相关软件。
但果子哥好像跟这些软件有默契似的,虽然会动手封杀,但又会留个活路。
一边是每年都在宣传自己打击了多少诈骗行为,在后院着火的时候,还不断抨击安卓允许侧载有多不安全。
属实是啥理都给果子哥占完了。
当然啦,在目前的移动生态里,各路诈骗App有各自的活法。
谷歌的Play Store是出了名的审核狂魔,但依然有诈骗App混入其中。
和苹果很相似的是,安卓这边的流氓诈骗App,同样是打着工具类旗号的居多。
像是地图、壁纸和清理软件,都是知名流氓大户了,它们背后也有不少国人老哥的身影。
至于国内的应用市场嘛,小雷只能说会好一点点。
但国内的特点不是诈骗App多,而是山寨App横行。
前阵子我不是才吐槽过《北斗地图导航》在蹭北斗热,恰烂钱吗。
人家现在还好好地躺在腾讯家的应用宝里呢,这种App还能活在主流应用市场上,我也不知道该说啥好。
只能说,目前,导致了这个局面叭。
归根到底,小雷认为还是各大应用市场的审核标准不同的问题,
目前咱们还是能看到国内厂商们在努力的,比如整了个金标联盟,逐渐统一App的稳定性、兼容性和性能等。
至于审核统一这一块,阻力确实是有点大,不然隔壁的统一推送联盟也不会被扬了...
只希望有生之年,我能看到统一审核标准的建立,把那些诈骗和山寨App彻底赶出正规应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