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环球速看料】未来黑科技CEO徐俊峰:智能汽车是下一代互联网中不可替代的移动智能终端

时间:2022-09-02 20:48:59       来源:腾讯网

本报记者 马宇薇

当前,智能汽车正迈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出行生态构建的底层架构,而在此基础之上,智能座舱企业将受益良多。在智能汽车真正变身“移动第三空间”之前,一场关于汽车出行商业模式的革命已然山雨欲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月1日,未来黑科技CEO徐俊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汽车智能化的竞争焦点不在智能驾驶技术,而在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为座舱智能化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应用场景,把汽车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移动第三空间’,也赋予了智能汽车另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下一代互联网中不可替代的移动智能终端。”

徐俊峰认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可以参考智能手机的迭代路径,但绝不能照搬。“关于车载生态,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照智能手机卖硬件-卖软件-卖服务的演进方向,智能汽车目前发展阶段还处于传统‘卖硬件’的思路,有点用但没有生态。如果汽车厂商想要打造一个有生态、可持续、可盈利的商业模式,必须以人车交互为切入点,抓住下一代3D互联网的机会。”徐俊峰说。

从日前的汽车行业市场表现来看,8月30日,为家庭打造的全球智能旗舰SUV理想L9正式开启用户交付。作为本次新车的一大亮点,理想L9直接取消了传统仪表,用一块13.35英寸的超大尺寸HUD(平视显示系统)取而代之,这不仅在整个汽车行业是首创,也开启了“HUD取代仪表”的大趋势。

以此为例,徐俊峰进一步说道:“人眼特殊生理结构决定了人的眼睛只能清晰地看见一个注视点,这是因为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含有高密度的视锥细胞(一种具有高敏感度的感光细胞),当人集中注意力看一个目标时,只有在黄斑中心区的成像是最清晰的,周围区域都是模糊的(也就是余光)。当驾驶者试图看清仪表和中控的信息时,视线一定会从路面上移开,从而丧失对道路环境的感知,这在高速移动的场景下无疑是非常危险的。而HUD可以将车况、导航以及辅助驾驶信息全面可视化,直观地投射在驾驶者眼前,哪怕驾驶者集中注意力看HUD显示的数据,视线余光也是一直在路面上的,跟日常驾驶行为99%相似。车内基于HUD做交互,比仪表和中控更加科学和安全。”

随着汽车智能化竞争日益激烈,出现在车内的屏幕也越来越多。这么多屏幕到底是否被用户所需要?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屏幕?HUD又有何优势?

面对这些问题,徐俊峰进一步说道:“首先要明确的是,座舱智能化不等同于多屏或联屏。座舱端的交互逻辑是安全优先的视觉交互设计,应该根据眼睛的位置来设计布局,它虽然是一种陪伴式的内容呈现,但也要足够主动。这种主动,是指基于车身传感器数据和用户行为偏好数据的‘主动式推荐和内容布局’。”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屏幕数量逐渐增多,但屏幕之间的‘孤岛效应’仍导致信息的互联互通存在障碍。因此,为了加强屏幕间的互动,‘联屏化’的设计开始进入座舱。但是,无论是‘多屏化’,还是‘联屏化’,都没有正确解决人车交互的合理性问题。”徐俊峰谈到,屏幕数量上的堆叠无法产生用户体验上质的提升,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对于驾驶位而言,驾驶安全是第一要务,目前HUD+中控屏幕的组合配置相对合理,未来也将引入更具颠覆性创新的AR-HUD技术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而对于乘客位而言,对于屏幕数量的需求则需结合车型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来进行设计和布局。

面对日新月异的需求和变化,HUD能否取代中控和仪表也成了市场热议话题。对此,徐俊峰认为:“虽然HUD从理论上来讲完全可以取代中控,但结合自动驾驶技术更迭来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控大屏仍有存在的必要,用以承接车内控制域设置的人车交互需求。而HUD不仅在功能上可以完全取代仪表,在人因学研究和交互设计的角度来看也更具逻辑合理性。”

徐俊峰表示,车载操作系统和生态系统将是下一代互联网中主机厂的唯一机会,有实力、有追求的主机厂不会轻易把智能汽车主导权让出来,科技巨头也正在和主机厂争夺智能汽车的定义权。而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而言,汽车行业更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创新、兼容、灵活的车载生态,这背后需要主机厂、科技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的高效协同。

(编辑 上官梦露)

关键词: 未来黑科技CEO徐俊峰智能汽车是下一代互联网中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