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环球热头条丨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在现实中实现了多少?

时间:2022-08-28 19:04:20       来源:腾讯网

人工智能在各种科幻形式中都有相当出色的作品,像是星云奖作品《海伯利安》、《金色阴影之城》;1987年我国的科幻电影《错位》、第42届恺撒奖最佳电影《她》、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机器人》,以及在整个电影史上都举足轻重的《2001太空漫游》等。

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想象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像是希腊神话中用青铜铸就的金属巨人塔罗斯,《列子汤问》中周穆王遇到的能唱歌跳舞的倡优,1818年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就出现了具有意识的人造生命 “怪物” 。


(相关资料图)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1921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创作的戏剧《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在1938年登上了大荧幕。而在此之前,1927年德国电影的《大都会》已掀起了AI风潮而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也从科幻作品之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Eliza”

1966年问世的Eliza是由约瑟夫·维森鲍姆在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聊天机器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聊天程序,也被认为是最早的AI。简易版的ELIZA使用同义词辞典,对照搜索输入的词句,通过对照编写的心理学家脚本回答使用者提出的问题或描述。约瑟夫·维森鲍姆本人认为Eliza只是人与机器沟通的一个浅显的表现形式,但当时有许多人认为在与 Eliza交流时会有面对人类的感觉。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据约瑟夫所说,Eliza这个名字来源于由1964年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窈窕淑女》,在电影中卖花女Eliza被训练成一个光彩夺目的贵族少女。而这部电影及其原著的英文名称《Pygmalion》指的是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他看不上人世间的女子,用神乎其神的雕刻技艺创造了一个美丽少女的雕像,并向神乞求赐予这雕像生命和智慧。雕像和人工智能一样,都是人类模仿自己的造物,那么如今,人工智能人类能有多相似呢?

贾维斯、小爱同学们和LaMDA

电影中《钢铁侠》系列中,托尼斯塔克的机器人管家贾维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可以连接到任意计算机终端:操控斯塔克的房屋和钢铁侠战甲的内部系统。贾维斯能够与斯塔克进行相当有教养的交谈,并且常常调侃斯塔克的轻率和傲慢。而在现实世界中,种类繁多的智能助理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像是手机的虚拟化身“小爱同学”、可以帮助你进行搜索、播放音乐的“小度小度”、可以帮你接打电话的联通“AI助理”,与之类似的还有苹果公司的“siri”,微软公司的“cortana”以及天猫精灵等等。这些智能助理可以通过记录用户的行为使用习惯,利用云计算、搜索引擎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读取和“学习”包括手机和网络中的文本文件、电子邮件、图片、视频等数据,来理解用户的语义和语境,从而实现人机交互。它们已经可以帮人类处理很多工作,但距离我们所期待的人工智能还有一定距离。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022年6月,谷歌开发团队的布雷克·莱莫恩公开表示,该公司正在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系统——LaMDA可能存在人类情感。布雷克称他自己也不确定LaMDA应该被描述为什么,但他认为相比于计算机软件,LaMDA更像一个7、8岁的懂一点物理的孩子。但事实上LaMDA远比一个孩子懂得更多!它与google搜索google地图google图书以及YouTube等大量数据为依托,通过深度学习训练,它可以做到开放性的对话,即与朋友谈论电视节目可能会演变成关于该节目拍摄国家的讨论,然后再就该国最好的当地美食进行辩论。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通过训练,它几乎可以学习谈论任何事情,并且LaMDA会对每一次对话可以进行微调,并不断提高其反应的合理性和特异性。虽然布雷克声称LaMDA有了情感,但很多专家学者认为,LaMDA只是将网络上的大量信息搜集过来,然后进行模仿与复读,它并不真正理解人们交流的这些内容的含义,所以不能因此就说LaMDA有了“自主情感”。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人工智能医学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度学习,计算机系统摄取和分析成千上万的病例数据来进行训练,最后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医学诊断模型用以识别一些特定的疾病类型。在2016年举办的研究者挑战赛上,通过对270例乳腺癌患者全切片数字图像的学习,AI在129例图像的测试中击败了11位医生组成的团队。在影像学诊断领域之外,人工智能将使精准医学更加容易开展。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由于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学习和保留偏好,AI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向患者提供定制化实时建议。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况、偏好和个人需求回答问题,这样患者就不必每次向新换的医生重复同样的信息。另外,人工智能在提高临床试验效率以及加速药物研发方面都有卓越贡献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为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提出要开展面向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5G智慧医疗系统建设。5G 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不仅能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保障一线医护工作人员的健康,也适用于医疗健康全流程应用中,包括院前智能筛查、院前智慧急救、院内智慧手术室、院内智慧影像中心,以及院间远程智慧ICU等不同应用场景。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除了前文说到的智能助理以及智慧医学外,人工智能在创作科研许多领域也有重要的作用。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人工智能开始进入了爆发期,未来将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并推动人类社会发生改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目前的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人工智能应用在伦理方面也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对此,应从技术、伦理、社会、个人隐私等多个维度研究人工智能的影响,制定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确保人工智能能够造福于人类。

本文作者:冯冰彦

本文审核:许芬

参考文献:

[1]LaMDA: our breakthrough conversation technology Eli Collins and Zoubin Ghahramani

[2]于观贞, 刘西洋,张彦春, 杨晶东,田建辉, 朱明华.人工智能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8, 39(4): 358-365

[3]ELIZA – a computer program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4]The Google engineer who thinks the company’s AI has come to life. Washington Post. 2022-06-11

为了更好地提升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的可读性和传播力,满足读者对科学技术知识的获取需求,激发读者科学兴趣,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采取匿名方式填写,对您的答案我们仅用于研究并且会严加保密;所有数据仅限于本研究的总体统计分析,不会单独使用,也不会给您带来任何麻烦。

问卷填写大约用时2分钟,题目选项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您的真实填写对我们的研究十分重要,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谢谢!

科普中国公众号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

我们会从参与调查问卷的读者中随机抽出幸运粉丝,送出科普图书作为奖品

本文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图片内容不授权转载

支持我们请分享评论 点赞 在看☟☟☟

关键词: 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在现实中实现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