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学场景、教研模式、教材使用等方方面面都迎来数字化升级。教育部也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在此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8月9日下午,围绕“数字化教育双刃剑显现,共筑智能教育安全防火墙”这一主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原副院长、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和联想GIC全球安全实验室总监耿晶鑫共同探讨了智慧教育领域的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资料图片)
北京大学教育学原副院长、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中)和联想GIC全球安全实验室总监耿晶鑫(右)探讨智慧教育领域的安全问题。图/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在谈及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两人均表示数据安全与教育内容安全是其中重要一部分。
在尚俊杰看来,目前数字化教育在校园中的应用场景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中一个涉及人脸生物识别技术,包括刷脸吃饭、刷脸进校等均属于此范畴;还有一个是“看不见”的,“也是我们特别希望能够真正实现的,即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尚俊杰表示,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不够智能和不够安全已成为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两大痛点。
2020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在使用视频会议软件Zoom举行通识课程考试时,遭到攻击者入侵;同年4月,河南郑州、陕西西安、重庆等多所高校的数千名学生发现,自己的个人所得税App上有陌生公司的就职记录,学生信息被企业冒用……耿晶鑫在现场分享了国内外教育行业发生的多起网络安全事故。他认为,对于智慧教育而言,“端到端的安全至关重要,包括不同的终端、云端。”
尚俊杰表示,除数据泄露、物理损坏导致数据丢失等安全问题,还包括教育内容安全、个人隐私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教育内容安全是由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比如教材不能有不合适的图像、有问题的表述等等,这些想借助智能手段识别还是比较困难的。”
解决数据安全等一系列安全问题,耿晶鑫提出要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安全防御体系,并展示了联想在智慧教育领域搭建的安全防御体系,整个体系涉及基础设施安全、物联终端安全、场景应用安全、数据隐私安全、基础保障等多个板块内容。
“比如物联终端安全,不管是摄像头、麦克风、智慧大屏、黑板,还是PAD、电脑、手机,终端一定要安全,让别人进不去你的系统、你的设备。”耿晶鑫以终端设备常见的人脸识别和指纹两种解锁方式做了现场展示,如果算法能够模拟生成“假人脸”、复刻指纹膜,那终端的安全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智慧教育系统。
针对这些生物识别认证的问题,联想GIC全球安全实验室推出了人脸识别算法对抗样本生成技术和特制的物理介质,依托对抗活体检测算法,让面部识别更加精准;为了提升指纹解锁的安全级别,联想还研发了一套指纹安全检测技术,通过自学防假算法,最大限度排除不同材质的假指纹,提升产品抗攻击能力。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针对不同场景,比如教学、备课、师生互动等等,从不同的角度确保相关的数据不被篡改。
此外,教育数字化进程中,收集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行为数据成为不少产品普遍的做法,这也引发了众多家长对于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个人信息滥用的关注。
在尚俊杰看来,这与医生必须获取病人的部分个人信息才能治病有相似的道理,教育数字化进程中,实现个性化自适应教学必须要获取学生的相关数据,但在数据获取过程中要端正目的、秉承一定的标准,“获取数据的目的一定是为了学生能更好。”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