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场大灾难袭击了我们所在的星球,那么我们最好在宇宙中的某一处有个地球备份计划。不论我们是否是因为某些事物破坏了我们原有的家园而需要为我们自身这一物种找到新的家园,或仅仅是因为我们不顾一切地在其他星球寻找到生命迹象,其他星球一直是人类魅力的来源。
但是我们已经找到了我们在寻找的东西了吗?今天我们要回答这个非凡的问题:我们发现地球2.0了吗?
“地球2.0”概念通常指的是一个已经与地球相似的外星世界,而不是一个经过一些调整就可以与地球相似的世界。
虽然我们太阳系内的行星,例如金星和火星,在大小、位置和组成方面都与地球相似,但如果我们不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高科技的、定制的栖息地中,或者不通过地球化极大地改变这些行星本身,我们就无法在它们上面安全地生活。
因此,如果要想拥有一个真正的“远离故土的家”,那么,我们甚至需要把目光投向比木星和土星(即使有朝一日这两个冰雪覆盖的行星也会成为人类的殖民地)更遥远的地方;事实上,我们需要把视野扩展到完全不同的星系。
据估计,银河系中有1000亿颗行星。而且,根据NASA的一些预测,这些行星中至少有400亿颗行星可能是有着和地球一样大小的行星,110亿颗行星是和地球一样大小的行星,以及110亿颗是围绕着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并且和地球一样大小的行星。
考虑到我们目前只有一颗已确认的宜居行星——即我们自己所在的地球,以及还有潜在110亿个可供探索的其他行星,这无疑使我们找到第二颗可宜居行星的可能性更大。
我们把在太阳系以外发现的所有行星都称为“系外行星”,第一个系外行星于1992年被发现。这在现在听起来有些疯狂,但在那之前,我们是一直在假设其他地方存在行星,而不是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们确实存在。这些第一个具有开创性世界意义的系外行星位于PSR B1257+12星系中,是通过分析附近脉冲星(一颗脉冲中子星)周围的不规则性而探测到的。
不幸的是,对于这些特定的行星世界而言,它们的辐射太过强烈,无法支持生命存活,但是它们的发现促使科学家们寻找更多与它们类似的行星。2009年,NASA发射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寻找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这是发现系外行星的最大行动之一。
虽然开普勒计划在飞行期间遭遇了一些问题,但它最终成功地实现了目标任务,并在2018年耗尽燃料之前运行了九年。在那段时间里,它探测到了超过2600颗的行星和50万颗恒星,这意味着在不到30年里,我们已经从零颗已被证实的系外行星变成了数千颗行星。开普勒的工作原理是探测遥远恒星中的“凌日”[2]现象,也就是它们发出的光被在它们前面运行的行星所遮挡的现象。在此之前,开普勒让我们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太空地图”,正因为如此,开普勒在2015年发现了地球2.0的最佳候选者之一——开普勒-452b,通常被称为“地球的表哥”。
它是一个超级地球,预测是我们地球质量的5倍,位于它的恒星系统约1400光年以外的宜居带。这不足以近到我们可以去那亲眼看看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行星......但这并不遥远,我们最先进的望远镜,比如哈勃太空望远镜,本可以更好地观察它,但它还没有被用于调查452b,其他方案也有先例。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能更密切地检测它,那么现在科学家对于我们将看到什么完全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我们甚至不确定它是像地球一样的岩石行星还是由气体组成的。
SETI研究所——负责“搜寻外星情报”的组织,在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尝试探测来自452b的无限电信号,希望它可能是外星生命的来源,但都无济于事。这种困惑让一些人对452b甚至是否存在产生了怀疑——尽管SETI的一项研究确实估计这个行星真实存在的可能性在16%到92%之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误差范围。即使如此,科学家和恒星观察者都很清楚,在寻找“第二地球”的过程中有几十亿个世界可供选择,把我们所有的努力放在一个遥远的、有争议的星球上是不恰当的,至少还有数千颗其他行星我们可以并且正在研究。
太阳系外距离我们最近的类地行星是比邻星B。它距离我们仅四光年,这个距离听起来容易企及得多,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比邻星B围绕的恒星是一颗红矮星。红矮星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恒星,但我们不太确定围绕红矮星的行星是否宜居。红矮星比我们自太阳这样的黄色恒星要暗得多,所以理论上任何可居住的行星都需要离恒星更近一些……这也许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除非一个行星离恒星离得实在太近了,以致于它和恒星保持了潮汐锁定。
比邻星B不一定是这种情况,但我们目前也无法确定比邻星是否与它的恒星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就像当初的地球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任何一颗行星与它所环绕的恒星潮汐锁定,那么它就不能再被视为”地球2.0”……因为它的一面将永远背向其恒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星球的两面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还有一个经常被提到的系外行星是K2-18b,这颗行星距离我们120光年,也是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它有两点相当被看好:一是它离我们的距离比452b要近得多,二是据预测它的温度状况与地球相似。
但是,这也是一颗围绕红矮星公转的行星,它的公转速度非常快——每33天就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公转,在那里的一年,大致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尽管科学家们相信在红矮星恒星系里确实有可能存在宜居星球,而且事实上,红矮星恒星系甚至可能比太阳系更具优势,因为红矮星寿命相当之长,但我们将K2-18b看作是“地球2.0”仍为时尚早。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星球一年只有33天,将会有如何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你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考虑到所有这些,只有开普勒-186f有成为“第二个地球”的潜力。许多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候选者。又是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这颗星球,它距离我们大约550光年,但它恰好位于其恒星(另一颗红矮星)的宜居区内,而且它不是超级地球;科学家们认为它的半径只比我们地球的半径大700英里左右,而且极有可能是颗固态星球。
自从2014年被发现以来,NASA自信地称它为“在宜居区内的第一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在许多人看来,这仍然是我们最好的选择Kepler-186f距离它的“太阳”比我们距离太阳更加远。这意味着那里的天气会更暗更冷,但不至于太严重,没有冷到让我们无法生存。
如果有一天,我们找到了跨越地球和它之间的550光年的方法,那我们就真的能到达地球外的另一个家园,至少和我们目前知道的其他星球相比。唯一缺少的是能够分享这件事的人或物。
因为,如果一个行星真的是地球2.0,这不意味着这个星球已经在支持自己的生命了吗?
如果真的那样,如果它已经有了自然人口,那我们手头就还有一大堆问题要解决。因为,尽管我们可能非常想去参观或迁移到一个我们不需要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以我们的标准大规模改造它的世界,但是这样做在道德上是正确的吗?地外文明探索甚至可以在我们到达之前找到黄金,找到无可争议的智能生命迹象,但是如果那里的智能生命不想被打扰呢?反过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生活在宇宙中其他世界的智能物种它们在尝试着在其他宜居星球上安家落户,而那颗星球正好是我们的地球。
我们真的能接受外星种族突然出现,把我们的家园重新命名为他们以前的家园的“第二个版本”吗?很可能不是!因此,找到“地球2.0”和实际计划迁移到那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前景——第二种可能会对从未要求或希望受到干扰的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这是一场即将展开的伦理辩论。
一方面,发现其他行星(像地球或不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另一方面,与其为人类寻找第二个家园,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在我们抛弃它之前,让地球(我们的地球)成为一个更好地地方。无论哪种情况,都有大量的系外行星,从统计上看,其中至少有一些应该能够孕育生命,甚至可以精确地模拟地球上的条件。尽管存在技术限制和道德争议,寻找地球2.0正不断进行。候选星球名单正越来越长。
by:...,小木拖,苏氨酸,彩虹
关键词: 地球2.0找到了这是真的我该怎么办